第二十三章 忽悠县令(1/2)

“玄非君子,但却有一颗拳拳报国之心,而且更有破敌之策,不知明公可愿听否?!”夏玄一步一步踏上前去,指尖轻轻握住县令的剑尖,那刺骨的冰凉传来,让他嘴角挂起了一道笑意。

“滴答...”

县令额头有冷汗溢出,顺着脸颊而下落在了地上,响起了一道清脆的回音,他眯起眼睛仔细的将夏玄从头到脚全部打量了一番,越看越惊,随后吸气,蓦然哀叹了一声,收起三尺青峰,抬手对向一张软榻说道:“公子有何良策可破敌?”

夏玄嘴角的笑意变得更加浓郁了起来,他顺着县令所指的方向坐在了软榻上,随后清了清嗓子,目光看向一旁的茶壶,其意不言而喻。县令见此不由苦笑,这还是他生平第一次见到如此不客气的梁上君子,不过仅仅犹豫片刻他还是端起了茶壶给这位梁上君子沏了一杯茶水。此时夏玄才满意得点了点头,道:“明公以为黄穰之乱因何而成?”

县令闻言微微蹙眉,有点不满,毕竟黄穰之所以可以趁势作乱,明摆着就是因为地方官员收刮民脂民膏的手段太过狠辣,如此这般才使得百姓铤而走险犯上作乱,这不是显而易见的事情吗?何必多此一问!不过县令还是说道:“朝廷昏聩无能,百姓民不聊生,故而被贼子得逞!”

点了点头,夏玄勉强认同了县令的说法,然后又问道:“那么玄便要请教明公是想要一时之策还是一世之策?”

“恩?公子此言何意?什么叫做一时之策?什么又称为一世之策,还请公子教我!”县令见得夏玄谈吐不凡,眼有慧光,终于开始端正态度,不敢再小觑夏玄。毕竟夏玄不但生的俊朗,而且身上有一种大家气质,绝非等闲人物。

夏玄目光炯炯有神的看着县令,道:“一时之策不难,反贼虽势大,但舒县地处丘林,草木繁多,只待西风来时,一把夏火便可尽皆灭之,如此虽有伤天和,不过却可解舒县之围,不知明公以为如何?”

县令听得脸色发白,眼神惊恐,连手脚都不自在了起来,要知道夏玄虽然只是寥寥几句话,但却可是眨眼间要了十数万人的性命啊,如此杀戮成性之人当得魔子之称!而县令则是第一时间如拨浪鼓般摇了摇头,再次问道:“还请公子教我一世之策!”

如果在场的是曹操或者刘备,哪怕是碧眼儿孙权,肯定都会选择夏玄的一时之策,毕竟这样可以最快时间平定战乱,得到天大的功勋。不过临湖县令明显不是枭雄,更不是什么英雄,否则的话也不会被吓得如同惊弓之鸟一般了。

夏玄点头,他早就看出临湖县令虽然是个好官,但却没有这份胆魄,沉默片刻后说道:“一世之策难过上青天,不过既然明公问了,玄不得不言,其实庐江百姓之所以作乱,根源还是在官府,在朝廷,在唯恐天下不乱的十常侍身上,若不是十常侍卖官鬻爵,纵容父兄子弟,亲朋门客在州郡县乡横征暴敛,致使天下百姓民不聊生又怎会使得我汉室江山兵祸连年,雪上加霜?”

“哎....公子此言甚是,奈何十常侍位高权重,天下有识之士虽恨不得寝其皮、噬其骨,但....”县令深有同感的叹息一声,但说到这里就住嘴了,因为再说下去就牵扯到了大汉的天子,万一传了出去,这可是诛连九族的大罪!

夏玄眼中也有戚戚然之色,虽然这更多的是伪装,可在东汉末年生活了十二年,他确实见过了太多太多因当权者昏庸而造成的人间悲剧,故而他心中对这个朝廷也有强烈的恨意,否则的话仅凭前世的记忆,他又怎会那么快决定要开创一个新时代呢?全因他知道即将发生的事情,以及这个时代最重要的信息,掌握了即使曹操和刘备这些枭雄都难以比拟的优势。

“也罢,一世之策虽难,可还有折中之法!只要明公愿意交出兵权,再筹集千车粮草,以天威而震之,以仁德而服之,区区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仙之三国】最新更新章节〖第二十三章 忽悠县令〗地址https://wap.1234u.net/book/92/92570/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