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五章 遗策定汉中(1/3)

项羽一怒烹韩生。

其他谋士三缄其口,再不敢对关中指手画脚。

项羽对此种种不以为意,裂土分封诸侯的事,自己早有自己的考虑,何须别人查收两天以后,分封结果正式公布:

关中秦国三分:章邯为雍王,管辖咸阳以西。司马欣为塞王,管辖咸阳以东。董翳为翟王,管辖咸阳以北。

东海齐国也被三分:田巿为胶东王,都即墨;田都为齐王,都临淄;田安为济北王,都博阳。

虽然韩生使项羽很生气,但是项羽清楚认识到,秦国与齐国到底有多重要。秦国地区主要在关中,阻山河四塞,靠茫茫秦岭,屏障天成,易守难攻。

齐国远在东海之滨,无论春秋战国风雨起伏,齐国始终保持强国富国地位,更出过五霸之首齐桓公在内不止一位雄主。因为是距秦国最远的国家,是秦国远交近攻的战略受惠者,几乎没有遭遇过什么伤筋动骨的战争,被秦国兵不血刃的收服,人口稠密、土壤肥沃、资源富庶,潜力惊人。

关中秦地,东海齐地,不能被人单独掌握。

项羽为避免两个地盘的稳定,因此采取秦人治秦、齐人治齐的策略。

章邯三人是秦人,但确是秦国的降将,导致数十万秦兵惨死,所以威望有限,既能稳关中地区,还能分化关中地区,避免尾大不掉的情况。

齐国差不多的道理,他选出来的田氏三人都是比较好控制的对象,而且本身就是齐国王族的后人,他们把强大富庶的齐地一分为三,基本可以杜绝其中的风险。

这两处最重要的地方分封完成以后。

项羽把山岭密布的巴蜀两郡封给刘邦,其他六国复辟诸侯各回原地,但是相比战国版图,各路诸侯的国土都大大缩减,比如魏豹为西魏王、韩成为韩王、赵歇为代王、张耳为常山王,臧荼为燕王等等。

六国旧诸侯间穿插了一批诸侯。

主要是用来互相牵制与分化。

这批诸侯都是项羽亲信。

项羽对自己人毫不吝啬,以九江王英布为代表。英布乃麾下五大名将之一,整个灭秦战争中,都担任先锋角色,因此有赫赫的战功。项羽直接把四个楚国大郡分给英布,以英布的强悍勇猛,直接威慑这些诸侯。

当然了。

分封岂能少了自己

项羽自封西楚霸王,管辖楚国西部九个富郡,上接三齐地区,下连九江王国,首都定在彭城。

项羽会做出这样的决定与性格有关,首先江东老家就在这里,项羽与麾下大部分骨干以及子弟兵,几乎全部都出自这里,衣锦还乡,光宗耀祖,对项羽来说非常重要。

其次彭城这地方不简单。

这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它乃蚩尤本部,黄帝初都,因为扼住黄河与数条支流的交汇点,也就扼住中原地区的龙脉,项羽要是从彭城出发借水路行动,几乎能迅速对中原大部分诸侯国展开进攻,因此能从心理上对中原诸侯造成压力。

若说关中咸阳是守势之地,西楚彭城就是攻势之地。

项羽不喜防守,他看来最好的防守就是进攻,与固若金汤牢不可破的关中咸阳相比,他更喜欢坐镇西楚彭城以慑天下诸侯

十八路诸侯分封计划公布,诸侯联军无不沸腾起来,有人大喜过望,有人暗中不满,更有人敢怒不敢言。

其中反应最大的莫过灭秦最大功臣之一的刘邦

因为这种分封对刘邦来说实在太不公平了

刘邦在灭秦过程当中,他是当之无愧的大功臣,其功劳可以说是数一数二的,更曾经满怀期待被封为关中王,哪怕后来关中王的可能性不大,最起码可以封个齐王之类的,谁曾想项羽居然把他丢进巴蜀。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仙魔大秦】最新更新章节〖第一百五十五章 遗策定汉中〗地址https://wap.1234u.net/book/90/90610/1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