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鸟粪地图(2/3)

粉,不就是主食了。

同时要求,中原地方官员大力推广番薯。

1929年东瀛已在南沙盗采鸟粪磷矿2.6万余吨。

陈振龙经过精心谋划,“取薯藤绞入汲水绳中”,并在绳面涂抹污泥,于1593年初夏,巧妙躲过西班牙人关卡的检查,“始得渡海”。

看完之后,郑克臧气得手抖:“可恶的倭人。”

由于有着来自最高层的关注,番薯逐渐在京畿地区和中原等地大规模地推广开来,成为下层百姓的主要食物之一。

可见,到雍正年间,番薯已经成为下层百姓日常食物,尤其是在发生水旱灾荒的年份,更是成为救饥度荒的救命之物。

郑克臧赶紧在系统商城花了5点数,购买了亚洲鸟粪资源分布图,惊喜地发现南海诸岛盛产鸟粪!

据明代中后期航海著作《顺风相送》记载:“船到七洲洋(今西沙群岛海域)及外罗等处……船身若贪东,则海水黑青,鸭头鸟多……船行正路,见鸟尾带箭是正路。”

1919年,东瀛在南平岛修建码头。

到清朝时,大清的皇帝们看重红薯的高产量,才得以大规模推广。

番薯本身钾含量较高,过量食用的话可能会导致心律失常、胸闷,长期食用对肾脏也有不利影响。

于是他俩决心把甘薯引进大明,以缓解家乡山多田少、粮食不足的现状。

1907年,东瀛商人西泽吉次侵占东沙群岛岛礁。

雍正三年(1725年),福建巡抚黄国财奏折中说:“查泉州府属之惠安、同安、金门沿海处所,去冬番薯歉收,今春又值米贵,近海穷民不无艰苦。”。

根据《清稗类钞·植物类》记载:“康熙时,圣祖命于中州等地,给种教艺,俾佐粒食,自此广布蕃滋,直隶、江苏、山东等省亦皆种之。”

肥料的问题还是要解决!

最好的天然肥料是鸟粪,郑克臧在后世可是听说,19世纪南美各国还因为鸟粪发生过两次战争。

郑克臧想到这里,有一个大胆的方案。

这些鸟粪含有丰富的磷酸盐物质,是天然的优质磷肥和磷矿资源。

此外,雍正六年(1728年)两广总督孔毓珣奏:“查潮州民间原多种番薯,以代米粮,现俱大收,每觔卖钱一文,黄冈、碣石一带每十斤卖钱七文,约计一人一日之食,费钱不过一二文。”

与小麦大米等传统农作物相比,番薯不与主要粮食作物争地,且种植技术相对简单,对气候和雨水要求也不高,可以这样说,番薯对于清代养活亿万下层百姓,功不可没。

乾隆五十年,乾隆皇帝下诏以朝廷的力量推广番薯。

如此种种,连皇帝本人也逐渐意识到番薯是个好东西。

再加上番薯本身口感较甜,吃多了会影响消化系统,造成胃酸,甚至会引发胃溃疡。

在上谕中,乾隆皇帝对山东按察使陆燿进行了表彰,说他总结番薯种植经验的《甘薯录》通俗易懂,命令“多为刊刻”,“颁行各府州县,分发传钞,使皆知种薯之利,多为栽种”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南明:我可以建造奇观】最新更新章节〖第35章 鸟粪地图〗地址https://wap.1234u.net/book/318/318480/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