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8章矛盾需要针对(3/5)

一佛而不见诸佛,何来功德?阿罗汉无染污无知,犹有不染污无知,大天五事亦可称阿罗汉,十事可谓静法也为非法,为何西域不能大汉为统?若是一切本部有,那么西域百年前就有大汉,自然当有,若是一切缘法生,敢问当下鄯善破灭如何就不是缘生缘灭?大和尚为何以西域国重而轻大汉,岂不是以佛尻为佛而不见诸世佛?』

『你……你……』步森显然想要呵斥斐潜不敬佛,可是话到了嘴边却吞了下去。若是斐潜不以佛法为论,步森可以呵斥,蔑视斐潜,可是当步森发现斐潜通晓佛理,并且以佛理来叙述西域事的时候,他就很难去直接驳斥斐潜了,必须要以佛理来辩驳。

可偏偏斐潜所言,又是极难辩驳。

佛是唯一的,但又是一切佛。

如果步森否认大汉的佛,那么就等于是否认了一切佛。同样的,如果说批判斐潜在扜泥城的所作所为不慈悲,是恶魔所为,排斥汉人,那么同样就必须否认大天五事……

其实佛法里面的争执,不比儒家内部的经义斗争少。

阿罗汉有没有烦恼,能不能退转?

三世恒有还是无?

诸如此类,其实就像是诸子百家一样,是在哪个时代的人对于世界的探知和思考。

而且佛教的十方论,甚至有些像是后世科幻当中的超空间,甚至让斐潜也不免会思考大宇宙时空的问题……

不过,斐潜可以肯定一点的就是,步森不是上座部的,因此他必须承认阿罗汉有烦恼,可以退转,否则就跟他多年来在西域传教的本意违背了。

佛教里面的阿罗汉,地位是超然的,就像是儒家里面的大儒一样,受人尊敬。可是世间千万,唯有人性使然,有真儒自然也会有假儒,在佛教发展的过程中,当然不可避免的会有人借用阿罗汉的名头招摇撞骗,由此对佛教造成严重损害,这个时候是选择去否认『阿罗汉』的超然、去辨别谁才是真假『大儒』,然后让信徒见到了阿罗汉先来一轮扫描,还是表示说阿罗汉都没错,只是有的『阿罗汉』会有大天五事,会烦恼,会退转呢?

这就像是后世『专家』和『砖家』。

是不是官府不知道专家有假?

也知道的,但是从来就不会说『专家』究竟有什么标准,如何才能让普通百姓辨别什么是专,什么是砖,只是一味的表示阿罗汉也是会梦遗,会流口水,要因『他令入』,方有『道因声故起』。

否则的话,就像是那句老话,抓十个专家枪毙,肯定有冤枉的,但是抓十个枪毙九个,肯定有漏网的。

所以敢出辨别标准么?

不敢啊!

不如就闭着眼,大天依旧还是好同志,哦,好罗汉。

除此之外,佛教和儒家,以及大多数的知识传承的过程产生问题一样,在最初的理想传播者死去之后,想要让人达到一统,达成平等,其实是非常困难的。

佛老大死了,佛家就四分五裂。

坚守佛的戒律的人,坚守佛的戒律,判决十事非法,可是偏偏在佛教的传播过程中,十事净法。因为就连佛本身,在磐涅之前都预见了佛戒会被破除。

佛在世时,佛的弟子们依教奉行,依六和合共住,和睦相处,如法修行,虽没有什么重大的诤论,但在某些见解上和主张上也存在歧异,却能够遵循佛陀制定的戒法受持,能够同修清净梵行之道。

佛以一昔演说法,众生随烦各等解。

所以,佛陀的教法本无差异,而是众生妄心分别有差异。等到了佛将入涅槃之时,佛自知后来的弟子们会拘泥于小枝小节而有碍于佛教的发展,便对侍者阿难说:『吾灭度后,应集众僧,舍细徽戒。』

可是很遗憾的就是,佛没说清楚什么才是大戒,什么是细微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诡三国】最新更新章节〖第2998章矛盾需要针对〗地址https://wap.1234u.net/book/2/2522/30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