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297章 倮倮彝寨(2/2)

姐,你看那个装鸡食的盆,竟然是缺了底座的陶斗,还是彩陶,应该是唐三彩吧!”

所谓斗,就是古代一种装食物的器皿,形状像带座的方形盘。唐成看见的这件彩陶,无论从纹饰还是从器形来看,至少也是两千年前的东西,底座虽然有缺损,但上部容器的形状保存的基本完整。

这件东西在古玩市场中价格不是很高,在成都太古里内行出价也只能卖个千把两千块,文物贩子从这大山里跋山涉水千里迢迢运去是很不划算的,根本就没有人稀罕,这户人家倒是很会“废物再利用”,变废为宝装饲料喂鸡了。

蒋允方已经见怪不怪了,摇了摇头,微微笑着说:“这寨子里这种东西多的是,都是盗墓时损毁的殉葬品,文物贩子不收,也就成了废物。”然后,痛心地说:

“唉,其实文物价值和文化研究价值都相当高,是研究汉武帝时期西南各民族与大汉民族大融合的最好物证,可惜已经无法见到原貌了,连原墓葬都破坏了。”

这个寨子叫倮倮,在来的路上,唐成已经听说了。这附近的深山谷地中有一大片古代墓葬群,从西汉一直延续到唐宋元时代,规格相当高,应该是古代彝族人的某一个世系贵族的祖坟地,大凉山彝族当时的史料保存下来的不多,史志考证的线索很少。

为什么会在深山中修建规格这么高的墓葬,而且年代先后绵延近千年,没有太多的资料可以查证。修建墓葬的材料又是从哪里来的?木材和石料可以就近采取,其它的材料就需要从山外运进来了。

从唐成今天走的路就能看出来,一千年前陆路交通一定异常艰难,但古时候和现代的交通毕竟有所不同。

唐成不仅看了地图,也观察了这一带的地势,在古时候可以走水路船运,从重庆、宜宾方向沿长江、金沙江、安宁河逆流而上,在山外下船,再翻过两道山口走大约十几公里的山路,可以到达这个地方,那应该是古时最便捷的交通方式。

如今时代不同了,假如蒋允方和唐成也从宜宾方向这么过来,按古代的方式恐怕至少也有一两个月,如果是运送货物建材的话时间就更长了,可见当初千年绵延的人工浩大。只能推测这里可能是某贵族世家的封地,或者是其发迹的祖源地,这才能解释的通。

这一切应该是古彝人文化所缺失的重要一环,甚至也涉及到两汉时期中国具体的行政疆域范围。

近几年流散到古玩市场的很多文物渐渐引起了考古部门的注意,这才有专业人员到这一带进行考察,可惜已发现的墓葬被盗掘损毁严重,很多有历史文献价值的文物不是被偷走了就是已在盗掘过程中损毁了。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