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209章 灭辽(2/4)

幽州辽西走廊的伴海道。

顾名思义,伴海道便是沿着大海而行走的道路。

这条道路同样不好走,主要是气候问题。

如当年魏武曹操追逐乌丸往柳城而去时,本来是打算七月穿过伴海道,但遇上雨季道路泥泞不堪,无法通行。

只能走无终道翻越燕山,八月时才走到白狼山。

而归师的时候又正值隆冬,不光天寒地冻,且无水无粮。

最后只得杀马为食、掘地取水方渡过难关,随军的郭嘉也因此染病身亡。

司马懿此番便吸取了此教训,春三月从右北平出发,正好在赶在六月之前抵达辽水(曹魏与公孙的分界线),能可以避开入秋的雨季,亦能在战后避开严冬归师。

他有把握,百日内便可扫平公孙渊。

这倒不是司马懿自大。

而是公孙渊公孙渊治下拥有四个郡,分别为辽东、玄菟、乐浪与带方郡,在实力上无论如何都无法抵御得了曹魏。

他唯一的胜算,便是及时洞悉魏军的来袭,有充足的时间放弃辽东、玄菟二郡,往乐浪与带方二郡(朝鲜半岛)避战。让魏军的补给线更长,且拖延时间至冬季,让寒冷的气候将魏军的战力下降,无法继续攻击。

毕竟,有巴蜀与东吴在侧虎视眈眈,司马懿不可能一直呆在辽东。

一旦到了冬季,无需他做决定,雒阳曹叡就下诏令退兵了。

若是公孙渊打算坚守襄平(治所),抑或者是依托着双方的分界线辽水布防,以辽隧为依托拒敌于国门之外,那就等于坐等灭亡。

当然了,在司马懿给曹叡的推断中,认为公孙渊乃守家之犬,不可能放弃辽东及玄菟郡。

他觉得公孙渊舍不得。

抑或者说,无论是谁,都不会舍得。

辽东与玄菟郡的人口及资源,比乐浪与带方郡丰饶多了。

公孙渊若是放弃了,就等于失去了当地士庶的支持、自身的根基。

是故,双方的分界线辽水之上的重镇辽燧城,便成为了此番征伐的决胜点。

公孙渊若是能守住辽燧城,司马懿便无计可施;但若是司马懿攻破了辽燧城,困守在襄平城的公孙渊便成为瓮中之弊。

这便是曹叡让毌丘俭带着千余禁卫前去的缘由。

毌丘俭走的是海路。

船只有数十,皆是运输的大船。

有这些船只在,司马懿若是无法攻破辽燧城,便兵行险计,从辽水运送兵马绕过辽燧城杀去襄平城,直捣黄龙。

反正,运输所用的船只没有战力。

只要声称这些船只是魏国雒阳的权贵顺势遣来,购置辽东稀罕物品的,便不会引发公孙渊的警戒。

这样的调度,还真用上了。

当毌丘俭带着船队,浮海到了辽东郡,走辽水至辽燧城时,便发现城池坚不可摧。

先前,公孙渊遣人去求孙吴封赏时,便做好了魏军来征伐的准备。

辽燧城的位置,在大辽水与小辽水汇流之前的中心洲,本来就是易守难攻之地。且如今守军还在辽燧城外面,足足挖了四十多(汉)里的壕沟引水灌入,成为了“岛中岛”。

这样的地利优势,再加上守将卑衍很得军心以及足足八千余兵马,魏军想攻破无异于天方夜谭。

就算将士皆死命,也得数个月甚至一年才能攻破。

魏军是没有如此充足时间的。

因而,当毌丘俭抵达了辽燧城后,私下遣人去告知正赶来的司马懿后,随即佯装水土不服染疾了。将早就盖上天子印玺的诏书,托付守将卑衍遣人送去襄平城的公孙渊。

且还是将随行的千余士卒,皆落在城外扎营,以此避开故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