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179章 逼战(2/4)

军南下进攻右扶风的阳城。

阳城,乃是关陇道番须口上方的城池。

不管能不能攻下,汉军只要行军至,都别遣兵力与守备陇右关陇道的胡济部,内外夹击番须口!而番须口一旦被攻下,便是将六盘山-陇山的险隘彻底占据,让逆魏的关中右扶风对汉军无法设防。

如此结果,逆魏是不可能接受的。

也必然要领军出城前来堵道,进而演变成为魏延的期待:两军野外鏖战。

但是,这种行径太危险了。

堪称孤注一掷。

从萧关到阳城,几乎是从萧关道绕到了关陇道、从泾水流域跨到了汧水流域。

如此远距离的奔袭,粮道不可能保住。

相当于将退兵的后路自动舍弃了。

进,尚有一线生机。

退,将全军覆没!

且这个进军路线,并不是魏延抑或者是吴懿、吴班等人提出来的。

而是一个刚刚投奔过来的人。

乃是皇甫隆。

字兴高,出身于大汉赫赫有名的将门,安定朝那县的皇甫氏。

安定皇甫氏虽是名门,且不乏有人在曹魏庙堂任职,但是如今也没落了许多。如大汉名将皇莆嵩那一支血脉的后人,已然被曹魏迁去弘农郡新安县定居了。

皇甫隆是留在朝那的支系之一。

与皇甫嵩那支早就出了五服,且又家道中落,是故常怀建功立业、再耀家门之心。

依托家族的名望,少小贫困的他,也有机会研读书传。

年虽未至三旬,但在郡内也薄有名声。

最早曾经被辟为郡吏,后来因为逆魏引鲜卑秃发部入右扶风,觉得自身抱负理念与逆魏不合,便辞去了官职归家。

靠几亩薄田与十余只羊,养妻儿老母。

以读书抚琴养心志,安贫乐道。

如今,汉军出萧关,他得到了消息,便以木车载着老母及儿女,与妻驱赶着十余只羊走小路前来投奔。

那时,汉军见到他时,都颇为欣喜。

大汉名门之后来投,不管怎么说,都是他们出兵的人望体现。

且无需担忧他是否乃逆魏细作。

老母及妻儿都带来了,难不成是拿全家性命来当细作?

再者,以安定皇甫氏的家风与名望,至少现在还是可以信任的。

魏延也很开心。

倒不是什么人心、人望等。

那是丞相与朝中衮衮诸公操心的事。

他关心的,是如何在沙场上击败逆魏,建功立业。

让士卒护送皇甫隆的家眷入陇右后,他便将皇甫隆暂时充当大军的向导,给诸部将率讲解安定郡的地理地形,以及可用兵之地。

不可避免,无法诱逆魏出战时,魏延也询问了逆魏的必救之地。

皇甫隆便提出了进军右扶风的计略,且愿意亲自引路,走偏僻的小道避开逆魏的耳目。

素来以用兵大胆著称的魏延,觉得可行。

便将吴懿、吴班及陈式三位督将召来商议。

其实,也没什么好商议的。

他们都是军中宿将,对魏延的秉性太了解了。

这位左将军觉得可行了,他们提出相反的意见,也会被魏延以主将的专断之权否之。

尤其是去岁大战没有捞到功勋的陈式部,直接慷慨应声,愿意领军为前部。

亦让吴懿咧了咧嘴,化作无声的苦笑。

以官职论,魏延之下便是他最高。

留守萧关督领后军接应的重任,自然是非他莫属。但是魏延领军去右扶风的阳城,他是无法接应的。

路途委实是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