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二百零六章 我没看错人!(1/2)

虽然不能馆选为庶吉士,但吴县令的侄儿吴文道毕竟是二甲进士第五名,要选一个好官职还是不在话下的。吴县令便发动了京中关系,砸了近千两银钱,才让侄儿吴文道得以到吏部文选司观政。最终的结果也很理想,吴文道在听选中最终被授予验封司主事之职。虽然吴文道进的不是文选司,但能够初次授官就挤进吏部,已经足够其他同年艳羡的了。这点吴县令很是满意,侄儿虽说不是文选司的官员,但近水楼台先得月,将来未必没有机会调任。这种吏部内部的调动要比各部之间的调动容易的多,如果一年后自家侄儿能够调任到文选司,吴县令砸下的银钱就有了作用,他考绩后调任六部任职就有了转机。当然,仅仅有一个吴文道还是不保险的,吴县令十分看好谢慎的前景,故而沉声道:“谢贤生,本县的侄儿吴文道现下在京师吏部担任验封司主事一职,你将来若是去京师参加会试,可以暂住在他的府上。”我靠!谢慎险些喊出了声。这吴县令思维跳跃性也太强了一些吧,刚刚给还谈着办私塾怎么一转眼的工夫又到了他家侄儿身上?而且他和吴县令很熟吗?为什么吴县令要抛出这个话题呢?再者说,现在乡试还没考,吴县令就断定谢慎可以参加会试,这不是捧杀吗!仿佛看出谢慎心中疑惑,吴县令忙解释道:“以贤生的实力,如无意外进士登科是一定的。”吴县令之所以没有将话说死,便是因为浙省的竞争实在太激烈,谢慎虽然是小三元,但还是有极小的可能折戟在乡试。而一旦过了乡试,几乎没有人可以阻挡谢慎前进的脚步。毕竟自打成化以来,已经很久没有出现神童了。好不容易出现一个谢慎,自然会多方默契,“造”出一个神童来。见吴县令说的云山雾罩,谢慎更是发虚,试探着问道:“假使学生真能赴京师参加会试,一定前去拜访小吴大人。”正所谓伸手不打笑脸人,别管吴县令的真实目的是什么,面上还是要示好一番的。如果直接拒绝和吴文道结交,就相当于公然和吴县令决裂,这当然不是谢慎想要看到的。“如此甚好,你们都是同辈人,自然要相互照拂。”吴县令其实还有一句话没好意思说出来,那就是希望谢慎得到吴文道的照拂,将来可以合力助他一臂之力。当初吴县令倾尽家财为侄儿砸出来一个吏部文选司主事,自然不可能是纯为亲情。同样的,他如此示好谢慎,自然也是希望将来能够从中获得收益。如果谢慎能够多和自家侄儿吴文道走动,将来同入吏部为官,那自然是极好的。这样吴县令就有很大的可能在考满后升迁入京,到六部任职。这是吴县令的梦想啊,用后世的一句话说,没有梦想那和咸鱼有什么区别!可是吴县令却不知道此刻谢慎心中很不屑。验封司?他苦修明史,对这个名字自然不陌生。事实上,按照明史职官志的记载,验封司主要执掌的是封爵、袭荫、褒赠、吏算之事。翻译成大白话,就是验封司负责的都是虚头巴脑,无关紧要的事情,真正的实官升调并不经手验封司,而是主要由文选司负责。封爵自不必说,无外乎是授予封号和爵号。至于袭荫则似乎是验封司稍稍有实权的职责了。其也可分为两大部分,其一是世袭,这个多见于武官。还有一个称为荫序,按照大明定制,正一品官员的子嗣可以正五品起用,从一品之子可以从五品起用,以此类推。最惨的六七品的官员,他们的子嗣按照定制也可以荫序,但是获得的是未入流的官职。这可是个专有名词,是实际存在的,并非调侃......至于授予散官等职责就完全无关紧要了。说到底,这验封司就是个清水衙门。除了荫序时可能捞些钱,旁的时候该司的官员几乎就是窝窝头就咸菜过日子,碗里没有一块肉,粥中没有一滴油......跟这样的官员结交,似乎也没什么前途啊。不过吏部作为六部之首,其地位还是很高的。能够初次选官就进到六部任职主事,看来这个吴县令的侄儿吴文道也是个狠角色。而且多条朋友多条路,这和谢慎的仕途规划并不矛盾。罢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